雅文共賞

諾貝爾和平獎


 

諾貝爾和平獎的啟示與期許

歐盟的十字路口——諾貝爾和平獎的啟示與期許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將2012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歐盟,歐盟獲獎的原因是:「60年以來,這一聯盟和其先驅者為歐洲和平、和解、民主和人權等各方面的進步做出了貢獻。」

這樣的頒獎理由允稱客觀公正。第一,60多年來,歐盟從一個6國之間的煤鋼共同體起步,一路提升整合的層次,擴大整合的範圍,迄目前為止,已發展到了27個國家的規模,實現了商品、服務、資本與人員自由流動的單一市場,以及在這個大範圍中17個國家的統一貨幣,這無疑是前無古人的巨大成就,為全人類追求與實現和平、和諧與合作樹立了最佳典範;其次,眾所皆知,歐盟成員之間,在長遠歷史上存在過極大的、複雜的、難解的恩怨,如今豈止是「一笑泯恩怨」,還更能在相互寬解恩怨的基礎上,以更大的智慧通過磨合,謀求世代的福祉,為全人類文明的提升下了最精彩的注腳。第三,對照當前世局,紛爭無已,仇恨激化,不僅存在於傳統的國與國利益矛盾之間,還存在於新類型不同文明的價值與信仰的衝突之間,歐盟的努力與成就,能否給全人類提供深層次的反思與啟示,相信不只是頒獎委員會的用心,也是全體人類社會的共同期許;第四,或許是最重要的,一甲子以來的歐盟發展,目前正走到了一個前所未見的十字路口,不但面對著何去何從的艱難選擇,還面對著不進則退,不退則進的危與機的關鍵時刻,頒這個獎給歐盟,除了鼓勵,還有警惕。

歐盟之所以走到十字路口,是因為到了必須作出艱難決定的關鍵時刻了。歐盟受困於歐債危機,眼前的形勢幾乎是進了一個死胡同。作為主權債務國及弱國的歐豬國家,如希臘、葡萄牙、西班牙等,不得不求援於歐盟、歐洲央行及它們背後真正的金主,即唯一的強國也就是德國。但弱國獲得援助的條件是必須實行嚴厲的緊縮財政,後者不但不為選民支持從而有政權垮台的危險,另就經濟邏輯而言,亦不利於復甦從而益增還債的困難。另一方面,德國則面臨另類困境,對歐豬國援助如未附帶嚴厲的緊縮財政條件,亦為德國選民所反對,不利於政權,若不施援或施援卻要求受援國緊縮財政,則不利於歐洲整體經濟之復甦,到頭來亦不利於德國自己。

走出困境之道,理論上只有兩條,一條是「不進則退」,一條是「不退則進」。就「不進則退」而言,又有兩種選擇:一是弱國退出歐元區,不再受相對強勢之歐元的羈絆,然後讓自己的貨幣即新的希幣、葡幣、西幣等大幅貶值,恢復出口競爭力,這也是1997年遭遇東亞金融危機後韓國求生的模式;二是強國即德國退出歐元區,讓歐元弱化,以增加整個歐元區的競爭力,當然,退出歐元區之後德國的馬克必將升值。

換言之,德國必須放棄原本搭上相對弱勢之歐元給它帶來的便宜。而無論是弱國退出或強國退出,都意味著歐元作為統一貨幣嘗試的重大挫折,所以是「不進則退」。

另一條路是「不退則進」。經過這次歐債危機的折騰,統一貨幣整合的實踐證明,必須要有配套的財政整合。換言之,歐元區成員在上繳了關稅權、貨幣權之後,還必須再上繳財政權。這就意味著歐元區及歐盟將由相對寬鬆的「邦聯體制」,一步步地朝越來越緊密的「聯邦體制」發展,一如1776年美國獨立建國之後摸索的模式,如能順利成功,最終就是一個歐洲共和國。

2012年諾貝爾和平獎之授於歐盟,與其說是對過去一甲子歐盟一路走來的肯定,毋寧說是對未來數十年歐盟或將追求的更高目標的鼓勵與鞭策。

【經濟日報社論】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英語European Union,英文縮寫:EU, 法語Union Européenne,法文縮寫:UE,正式官方語言有23種,參見歐盟官方語言名稱列表),是根據1992簽署的《歐洲聯盟條約》(也稱《馬斯垂克條約》)所建立的國際組織,現擁有27個會員國。規範歐盟的條約經過多次修訂,目前歐盟的運作方式是依照《里斯本條約》。政治上所有成員國均為民主制的國家(2008《經濟學人》民主狀態調查),經濟上為世界上第一大經濟實體(其中法國義大利英國德國八大工業國成員),軍事上絕大多數歐盟成員國為北大西洋公約成員。

歐盟是世界上最有力的國際組織,在貿易、農業、金融等方面趨近於一個統一的聯邦國家,而在內政、國防、外交等其他方面則類似一個獨立國家所組成的同盟。歐盟的政治體制因與世界其他大規模的國際組織不同,應把它視作一邦聯

歐盟的歷史可追溯至1952建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當時只有六個成員國。1958又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統合在歐洲共同體之下,1993又統合在歐洲聯盟之下,歐盟已經漸漸地從貿易實體轉變成經濟和政治聯盟。同時,歐洲共同體和後來的歐盟在19712007期間進行了六次擴大,成員國從6個增至27個。起初推動歐盟建立的動機,是渴望重建二戰後損失慘重的歐洲,以及擔憂歐洲會再度陷入戰爭泥潭。

根據《歐洲聯盟條約》,歐盟共由三大支柱組成:

歐盟的主要機構有歐洲理事會歐盟理事會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歐洲法院歐洲中央銀行等。此外,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也在歐洲共同體的管轄範圍之內,但在法律上是獨立於歐盟的國際組織。

歐元是歐盟的官方貨幣,目前已經由27個成員國中的16個採納為流通貨幣;《申根條約》取消了部分成員國之間的邊境管制,目前已有22個歐盟成員國和3個非成員國實施。

目前有關歐盟的主要議題是歐盟的擴大、落實里斯本條約全球暖化、非歐元區成員國加入歐元區的事宜、及主權債務危機

201210月12,歐盟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諾貝爾和平獎特例與爭議

諾貝爾和平獎超過一百年的歷史上,共有121個組織及個人獲得該獎。其中國際紅十字會獲獎三次,而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獲獎兩次。

1973年,越南政治家黎德壽與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因成功達成越南戰爭停戰協議雙雙獲獎。但黎德壽拒絕接受,成為諾貝爾和平獎歷史上唯一拒絕授獎的得獎人。

在過去一百多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歷史中,也同樣出現過政府對本國國民獲和平獎大為不滿的例子。

1935年,因叛國罪被囚禁的德國記者、和平主義者卡爾··奧西茨基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遭致希特勒的極為不滿。

幾經周折後,奧西茨基終於在1936年領獎,成為第一位在監獄服刑期間獲諾貝爾和平獎的人。

1937年希特勒下令所有的德國人不得接受諾貝爾獎,導致其後獲得化學獎和醫學獎的三名德國科學家放棄了獎項。

1975年,蘇聯政府禁止科學家兼人權運動家安德烈·德米特裏耶維奇·薩哈羅夫離境領取諾貝爾和平獎。他的妻子葉連娜在頒獎典禮上代他宣讀演講辭。

在諾貝爾和平獎歷年的提名人中最引人關注的三個名字是希特勒、史達林和甘地。

1939年,瑞典一名議員曾經向諾貝爾委員會提名希特勒,但其後撤回了這一提名。

蘇聯共產黨總書記史達林因其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功勞曾在19451948年兩次獲得提名。

而被譽為印度「國父」的聖雄甘地曾經在19371938193919471948年五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

19481月,甘地被暗殺。當年,諾貝爾委員會決定不頒發該年度的和平獎,理由是「在世的提名人中沒有合適的獲獎者」。

201010月8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在未能阻止劉曉波獲獎後,表示諾貝爾委員會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劉曉波是完全違背該獎項的宗旨以及褻瀆該和平獎的舉動。和平獎被中國共產黨描述為「諾貝爾政治獎」,中共當局指出得主劉曉波為「一名罪犯」,而該和平獎項成為了「西方的政治工具」。

板橋扶輪社 文化活動委員會 20121101

雅文共賞附件下載 (請按右鍵另存新檔)

上一則:諾貝爾和平獎